(来源:中国改革报)配资之家门户
转自:中国改革报
□ 郭凤丽
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既需要技术技能的硬核支撑,更需要思想文化的柔性引领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,其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,不仅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,更对乡村振兴人才供给质量具有直接影响。本文从理论逻辑、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三个维度,探讨高职思政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实践教学的可行方案。
高职思政教育对接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
高职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共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。马克思主义认为,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“完整的人”,既具备劳动技能,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。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实用型人才,更需要具有家国情怀、扎根意识、奉献精神的建设者。高职院校通过思政教育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、社会责任感,与乡村振兴对“德才兼备”人才的需求高度吻合。
实践教学是连接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键纽带。职业教育的“实践性”特征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,而乡村振兴为高职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然课堂。2022年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》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“坚持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”。
展开剩余74%2021年的《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》提出: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。支持职业院校加强涉农专业建设、开发技术研发平台、开设特色工艺班,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。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强调要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”。这些政策导向表明,高职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实践教学的融合,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,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。
高职思政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实践教学的现实挑战
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实践教学的融合认识不足,将思政教育视为“理论说教”,将实践教学等同于“技能训练”,未能形成“价值引领+技能培养”的协同理念。例如,一些工科类高职院校在组织乡村支教、技术帮扶等实践活动时,仅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,忽视了对学生服务乡村、奉献社会等精神的培育。
当前,高职思政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融合度较低,乡村振兴元素未能有效融入教学内容。一方面,思政课程多以理论讲授为主,案例多来自城市或历史,对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挖掘不足,难以引发学生共鸣;另一方面,专业实践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,如农业技术类专业在讲授种植技术时,很少结合“粮食安全”“生态保护”等思政主题。这种课程设计的脱节,导致学生难以将思政认知转化为服务乡村的自觉行动。
高职思政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教学路径
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载体,需将乡村振兴元素系统融入思政课程、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,形成协同育人效应。
一是在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等课程中,结合脱贫攻坚典型案例、乡村振兴先进人物事迹,引导学生认识乡村振兴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。例如,讲述“时代楷模”黄文秀扎根乡村的故事,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。
二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,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、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。农业类专业在作物栽培技术课程中,融入“粮食安全是‘国之大者’”的责任教育;旅游类专业在乡村旅游策划课程中,强调“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”的使命意识;建筑类专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课程中,渗透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生态理念。
三是围绕乡村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的总要求,开设乡村振兴实践工作坊、农村社会调查、乡村公益服务等实践课程模块。例如,组织学生参与乡村电商直播,既锻炼营销技能,又宣传乡村特色产品;开展乡村文化墙绘活动,在提升艺术设计能力的同时,传播文明乡风。实践课程学分占比不低于总学分的30%,确保学生有充足时间深入乡村一线。
四是改变单一技能评价模式,建立“思想品德+专业能力+社会贡献”的三维评价标准。思想品德维度,考核学生在实践中的责任意识、团队协作、群众工作能力;专业能力维度,评价技能应用的实际效果;社会贡献维度,通过乡村组织的反馈、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进行量化评估。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,作为评奖评优、升学就业的重要依据,引导学生重视实践中的价值提升。
五是培育既懂思政教育又熟悉乡村振兴实践的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力量,是提升融合效果的重要保障。组织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定期到乡村挂职锻炼,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,如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、产业发展顾问等,在实践中积累乡村工作经验,丰富教学素材。教师将亲身经历转化为课堂案例,使思政教学更具感染力。
高职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实践教学的融合,是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探索,也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。通过构建课程融合体系、创新校地协同机制、打造双师队伍,不仅能培养出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用得上”的乡村振兴人才,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、厚植家国情怀,实现“技能成才”与“思政铸魂”的双重目标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使思政教育更贴近乡村实际,使实践教学更具育人价值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。
(作者系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)配资之家门户
发布于:北京市途乐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